Source:pexels.com@arina-krasnikova、pexels.com@cottonbro
最近有幸邀請林萃芬上我的Podcast 節目《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來聊自戀型人格,她在訪談中的分享依然展現讓人驚艷的條理分明且富有見地。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聽了那集深受啟發,感覺茅塞頓開。仔細回想,我跟林萃芬的友誼居然要回溯到上個世紀了。當時我還在哈佛就讀心理研究所,聽說有位台灣記者想要飛來美國採訪我。那時候的我接受過不少採訪,但這還是第一位想要親自大老遠飛來波士頓、在我真實生活的場景下與我對談,就只因為她想完成一個更深度的人物專訪。
延伸閱讀:何謂善?何謂惡?在大人認真傾聽以前,青少年叛逆有理、獨立無罪!
Source:pexels.com@divinetechygirl
林萃芬個子小小的、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對所有的事情都露出欣喜的表情。當時在為期數天的採訪中,我帶她去我平常上課的地方、走訪了我經常去的咖啡店和唱片行,也帶她參訪我當時身為會員的哈佛會所。很感謝她當時堅持親自走一趟波士頓,她的問題也讓我對自己做了一番內心的整理。沒想到20幾年過去,當年訪問我的記者,現在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鼎鼎大名的諮商心理師了!
延伸閱讀:兩性關係如何溝通?5個技巧「是否能敞開心扉」是首要,面對面互相「傾聽」男女都該做到
當記者跟心理師其實有個重要的共通點—「懂得傾聽的藝術」
Source:pexels.com@olly
傾聽,不只是聽懂對方說的字句,你要仔細聽,才能聽見字句背後的弦外之音。而心理師更需要用心傾聽,才能聽見話語間挾帶的情緒,甚至從中獲得蛛絲馬跡,讀出與談人的感受和人生故事。而我對林萃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是一位非常擅長傾聽的朋友。」
我想她能夠在職涯中成功轉行為諮商心理師,就是因為她這方面的才華。而且,她不但能聽出一個人內心真正想說的,還能透過文字幫助人重新理解並療癒自己,無怪乎她能夠在心理諮商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過去,我知道她因為精準的表達能力,而時常受邀在一些媒體上分享知識,展現她豐厚的心理知識。但這本《從說話洞察人心》更可以看見她把不同類型的心理知識系統化整理、梳理脈絡的功力。她將大量的人格特性、心理狀態都濃縮、彙整出精華在這本書,說實在,我認為這本書的豐富度幾乎都可以編輯為3~4本書了!書中不僅涵蓋職場、愛情中的溝通,甚至還談及一些較邊緣型的性格,比如:有潛在暴力傾向、可能傷害他人的個性等等。
延伸閱讀:「高EQ」特質有哪些?5種跡象來判斷「認識情緒」很重要,社交技巧能從「懂得傾聽」開始做起!
Source:pexels.com@cottonbro
本書最獨特的切入點是:林萃芬會從不同的性格出發,彙整出這類性格可能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常用語句,由此作為切入點讓讀者更好聯想。我相信只要是有點社會歷練的讀者,本書中許多章節開頭的語句,一定都會讓你十分有感,因為那些話你一定聽過,甚至可能自己也說過。
點出容易出現的口頭禪後,林萃芬緊接著會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語句背後的心理狀態。但她絕不會嚴厲批評,她的文字總帶著理解,客觀分析這些心態背後可能代表的過往創傷,以及因創傷而產生的價值偏誤。最後,她也會給出非常實際的建議,幫助讀者可以調整心態。
延伸閱讀:內向是缺點?4個內向者與眾不同的特質,幫助你將劣勢轉為優勢的應對之道!
當你的心正了,你的語言也會跟著正
Source:pexels.com@cottonbro
我相信,在與人溝通中,或者你苦惱自己為何總陷在同樣的關係瓶頸……種種議題,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一些建議和答案。另外,如果你喜歡寫小說或劇本的人,這本書相信對你也會很受用!這本書幾乎像個對白的心理字典,你可以翻閱、對照筆下角色的心理狀態,看看這樣的人可能會說出什麼話,勢必會讓創作的台詞更加到位、引人共感。
我相信,這本書也會給你同樣醍醐灌頂的感受。總而言之,我非常推薦此書,也很高興在認識林萃芬近三十年的時間中,能見證她從當年「擅長傾聽的人」,一路到現在能把她傾聽的才華繼續發揚光大,甚至現在還能把她對人性的觀察和智慧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我已經可以預見這本書後續的影響力,以及能對許多人產生的幫助了!
延伸閱讀:【克編雜記】學習做一個聆聽的人!什麼都不說 、不做,也許是某人一生的救贖
書名: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
作者:林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