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Travel. Yam
還記得身處時尚媒體環境的克編,多年前第一次因出差來到巴黎,即便行程又急又趕,途中總還是會有幾個小時可以小憩片刻的個人時間,當時心想:既然都來到了巴黎,怎能不去最著名的世界地標羅浮宮看看,見識下這棟偉大建築的華麗氣派感,哪怕只是小晃、拍拍照也好。一到現場,果不其然,排隊進宮參觀的觀光客(或當地人)多到爆,只好打消念頭決定在宮外附近的廣場打卡,表示已來過。
不論有無去過,或只是從旅遊書、網站上看過,我們都知道,羅浮宮的買票入口處是一棟與週遭充滿巴洛克古典風格建築極為不搭的玻璃尖塔帷幕,而這一宛如埃及金字塔的結構體,可是剛逝世、享蒿壽102歲的建築大師 --- 貝聿銘(Pei, Ieoh-Ming),幾乎最廣為人知,但也最受爭議的登峰造極之作,今年正也是這一玻璃金字塔面世的第30週年。
而今,館方也為了慶祝羅浮宮金字塔創建滿30週年,邀請一位頗具知名度,但從未透露過真實姓名的法國視覺藝術家JR利用,拼貼手法及錯視畫技巧,讓羅浮宮金字塔仿如置身於考古遺跡中,更讓大家有種時空交錯般的奇異感。
source:JR @ IG
(上左圖)羅浮宮在庭院裡的兩個巨大螢幕上投映出藝術家JR本次與之合作的創作鳥瞰圖,使其能看到全景、(上右圖)晚上則又是另種全然不同的金字塔面貌,很有神秘感。
source:CNA
但不講你可能不知道,如今這一被視為巴黎人的驕傲、建築界歷史的超級經典,在成立的早期,可是淪落到宛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窘境地步。
source:Kevin Voyage 1985
當初這位早已在建築界赫赫有名的貝聿銘,所提出的金字塔提案,幾乎是引起法國全民上下空前的極度不滿,「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與論媒體無不罵到臭頭,尤其貝聿銘又是華裔美籍的身分,這對於當時有著優越民族性、排外敵視的法國人來說,豈不是登門踏入的美學恥辱嗎?
source:Page Cup
更甚至有句惡意的批評還說到:「這一金字塔大概是為飽受癌症之苦的已故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上圖左位)所蓋的『法老墳墓』吧!」(羅浮宮金字塔的催生,正是當初由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的決定!)
source:Page Cup
面對排山倒海的一致負評,貝聿銘一度不敢上街頭,形容自己有一年半時間,活像在地獄,感覺只要一出家門,被認出就會被當眾訓斥;但,貝聿銘終究是走過來了,約莫在1989 年落成後的十年,人民觀感逐漸起了改變,彷彿醜小鴨變天鵝,大大逆轉勝,就連曾經帶頭大肆抨擊羅浮宮金字塔設計的《費加洛報》,亦紛紛轉向頻加讚美根本天才之作!而它的存在及必要性,也成為羅浮宮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ource:Page Cup
或許…這也是貝聿銘為何能成為一位偉大的先鋒開創者,而非跟風隨大流、如克編一樣的凡夫俗子們。「沒有更高的眼界,你永遠停留在現在的高度!」回首貝聿銘整個人生職涯,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備受世人尊敬的高度,在於他的「堅持」,其實不只引起軒然大波的羅浮宮金字塔爭議,還有引起香港大企業風水大戰、被說其造型宛如三棱尖刀的香港中銀大廈(下圖),其充滿殺氣的俐落建築外觀,當時一落成亦是出現不少週遭反彈的聲浪。
source:Tree Mode、Wiki Pedia
引用一段朋友對我說的:「獨排眾議做自己,或許這個世界會容不下你,但如果你妥協了,你就只是成為別人的影子而已。」聽,有理,真要實踐徹底,還真有點難度。
就算不提貝聿銘當例子,那些運動家、音樂家、商場巨人…何嘗不是如此呢?生活或是職場上,無論我們做什麼都要學會「堅持」,畢竟人生有太多事情或經歷都並非無風浪或一帆風順;而是,當你我能夠在面對一連串打擊後仍能從容淡定以對。讓自己心臟強一點吧!有時候你就站在時局的對立面,但不一定是你錯了,堅持下去,或許今日的貝聿銘,就是明日的你。
source:KK News
R.I.P Mr. Pei, Ieoh-Ming。
【克編小檔案】
處女座,B型。
喜歡吃豬血糕。
品味,就是堅持自己的勇氣
立即加入儂儂LINE@ 每週五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