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在我所處的資訊行業,從前幾年便開始流行,也有愈來愈多在商業上實際的用途。在 ChatGPT 問世後,AI 的應用及普及更是來到了新的高度。雖然不是一個對新技術很敏感的人,但我還是對 ChatGPT 非常感興趣並嘗試看看。從一些很基礎的 QA,到後來我決定試試在工作上使用 ChatGPT,真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
延伸閱讀:那些職場運很強的人,都知道這 4 件事比工作更重要: 「人脈不是誰可以幫助你,而是你可幫助誰!」
source:Canva
我在工作中很常需要撰寫多語版本的科技文章、新聞稿等各式各樣的文案,也因為各市場(我負責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 3 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語言,所以我必須在各市場聘用內容人才,專門編寫文章、白皮書、新聞稿等各式各樣的內容。
當我嘗試把一篇總部推出的新技術文章本地化,並融入當地市場的數據及案例時,噹鎯!ChatGPT 不費吹灰之力地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就給我,我將文章轉給本地員工幫忙檢查時,他們也驚訝地發現,除了需更新成最新的數據,基本上不太需要修改。
員工們嘖嘖稱奇,並開玩笑地說道,是不是自己即將失業了,這也難怪許多人擔心自己現在的工作在短時間內會被取代。不過在我看來,某些硬實力或許有可能,但軟實力是 AI 帶不走的。而我認為這 3 項軟實力最常使用、最重要,或許也最容易被忽視。
延伸閱讀:工作運不順一定要學起來!職場高手不願透露的 4 個秘密:「人際關係的本質,在於價值交換。」
1.找資源的靈活性
source:Canva
找資源可謂是我工作上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對內,面對一個龐大的組織架構,資源雖然不少,但怎麼找到對的人、用對的方式找到對的資源不是太容易。對外,則要思考怎麼找到對的客戶、給客戶對的方案、給客戶最需要的支持。
例如,先前我們有一家非常重要的零售客戶,在一次會談中,對方高層偶然提到,他們正考慮進入我負責的新市場,但因為零售行業在當地相當競爭,他們知名度也不夠,所以還在觀望。這時我恰好想到,總部的市場及公關團隊正在積極尋找海外的零售故事,願意投預算及資源來做案例包裝作為交換。我主動做好了整個合作案的介紹,並幫客戶與總部牽線,協助溝通,成功讓該客戶在進入該市場時取得額外的曝光機會,讓首家展店擁有相當好的聲量。如何把資源有效地兜在一起(connect the dots),這所需要的靈活性,是很難被 AI 的運算力所取代的。
延伸閱讀:職場高手都懂的 4 個生存原則,一定要盡快領悟:「別人敢惹你,代表傷害你的成本太低!」
2.多資源的整合性
source:Canva
與找資源不同,多資源的整合則是將手上有的東西串在一起,發揮 1+1>2 的力量。舉例而言,我請員工整理個下個季度的活動規畫日曆給我,我看了下,發現活動雖然每周都有,但同質性高,相當耗工及預算,可謂事倍功半。原本A、B、C解決方案各一個工作坊,分別邀請一名客戶當講者,我將這 3 個活動整併在一個,並找到 A、B、C 的共同點,套上一個更具高度及價值的主題,原本的講者是經理級別,因為主題的改變,我們有辦法邀請到總監級,也因為有高知名度的講者,我們拉到了渠道夥伴的贊助以及產品團隊的支持,確切發揮了 1+1>2 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如何不被職場小人陷害?聰明人都知道這 4 招保命技能很有用:「寧可不合群,也不要搞小團體!」
3.永遠有個 plan B
source:Canva
最後也是我認為最難被取代的能力,則是永遠有個 plan B。不管有多大的問題、多艱困的狀況,一個有能力的人才,永遠都找得到一個解決辦法。
我在職涯中處理過非常多棘手的情況,也有許多困境連我都認為,似乎繞到了一個 dead end(死路),基本上沒辦法解,但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件事情都會有個解法。而讓我能找到解套方案的原因,往往就是我堅持不懈、執著到底的個性以及山不轉路轉的思考方式,相信這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是機器、運算力再怎麼樣都無法取代的。
原文出處:經理人
更多內容:
別讓說話習慣削弱了你的氣勢!要被別人重視,請把「有禮又有力」的用語學起來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